Playing the game seriously

date
Oct 17, 2023
slug
research231017
status
Published
tags
Effects
Research
summary
In the seriousness and rules, feel the charm of the game
type
Post

前言

有人觉得,游戏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玩家可以在游戏世界里“为所欲为”。可似乎所有的游戏都会设计在一定的规则下,游戏的乐趣似乎就在这规则之上产生,正是因为它的规则性,或者说“限制性”,才造就了游戏的“严肃”。

严肃与游戏

游戏不止是游戏,游戏同样能够成为某种载体,传递信息知识与文化。
这是以严肃的态度来看待游戏,这游戏渐渐不再被妖魔化的今天,许多人都可以理解,但是“以严肃的态度来体验游戏”,这是什么意思?
“严肃性”才是游戏成立的基础”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是我认为这是确切的理论。这里的“严肃”指的是一种游戏者的心态,一种“假装”(make-believe)。
例如在玩多人在线对战游戏的时候,双方会假装对面阵营的玩家是敌人;捉迷藏时,大家会假装认为捉人的“鬼”会是鬼;在游玩角色扮演游戏时,有时我们会假装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公…
在玩游戏时,每个玩家都心知肚明大家“只是在假装(only-pretending)”,但这种“假装”绝不是一种不严肃的态度。这种假装实际上是一种对于规则的认可、对规则的尊重,对于游戏某种虚构本质视而不见却又沉浸其中的态度的“严肃”,才能让这个游戏进行下去。
“假装”就是这样一种“奇异”的状态:人们接受游戏规则限制采取效率低下的方法,而非用直接且高效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这种假装与严肃的态度还体现在对游戏规则的遵守。
游戏都有前游戏目标(Pre-lusory Goal),例如赛跑游戏,目标就是从起点跑到终点;同时有我们要遵守的规则(Constitutive Rules),我们并不能骑着自行车去拿长跑第一名,或者是开着作弊器违反规则通关游戏之后说——我赢了!因为你在违反规则,或者说参与游戏的这种"假装"的时候,你已经离开了游戏。
所以,在规则的限制下,游戏绝不是毫无规矩的,它们应当是严肃的。
不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游戏的人就是“扫兴的人”,那些触犯规则、无视规则的人,这样的搅局者(spoil-sport)褫夺了游戏的幻觉,也是游戏者最反感的。举例来说,下棋的时候,我们也不愿意和那些违反“落棋无悔”规则的人下棋;在游玩对战的时候,我们对于开挂者和作弊者的愤怒,对于假赛和不全力以赴之人的鄙视.....都说明游戏里的“搅局者”是不受欢迎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游戏的意义与魅力并不在于人们通常认为的“自由”或是“解放”,而恰恰是在于游戏本身的“限制条件”,在于游戏使人必须“遵守规则”并“严肃体验游戏。
“乐趣源于对自由的限制而不是对自由的放纵。”

严肃下的游戏与艺术

这种“严肃性”与“假装”可不仅仅只存于“不务正业”的游戏中,它们同样和其他艺术相关联。
“假装”的态度可以在很多艺术形式的审美中找到。例如,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一种被称之为“怀疑搁置(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状态。这一概念由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所创造,指的是读者主动接受故事荒谬或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的地方,并享受其中。
比如,我们在阅读奇幻小说时如果总是质疑某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么我们可能就会错过一些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场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假装”的状态。
同理,演员的专业的演技、固定的座椅、安静的空间.…..电影院或剧院的这些规则,都是为了让观众忘记现实,沉浸在导演营造的叙事中。
更进一步说,游戏规则之下的“严肃性”和“假装”中蕴含着一种对于事物的“尊重感”。
玩家心甘情愿接受这些规则,进入这个游戏所创造的世界规则之中;观众同样仿佛都约定好了似的,进入电影和戏剧“不真实”的世界里。在这种状态中,人不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去接受事物本身的设置,去倾听艺术的声音,去接受艺术作品。
玩是谦恭,不是解放。——伊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
也就是说,人们心甘情愿地放下自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而与处于客体的事物共同游戏
而游戏似乎可能比其他艺术更加严肃:
玩家需要主动放弃自己身体的运动,放弃多余的感知方式,去接受一个由游戏设计师设定好的、由交互与反馈构成的“角色替身”(avatar)。当然,还有那些游戏世界中的复杂规则。
在这样的限制中,当玩家的操作变得越来越娴熟,他就能够感受到动作游戏中操作的美感,感受到游戏中的角色就像玩家感官和身体的延伸。一种虚拟的运动感(kinesthesia)与本体感受(proprioception)被构建出来。
表面上,游戏角色是被玩家所操控的,但实际上,玩家也受着游戏和角色的限制——游戏角色或游戏成为一种具有自己生命力的主体,一种“拟生命”(quasi-life),反过来限制和操控着玩家。
玩家在这样对限制的接受和发挥、被动与主动、操控与反操控之间,感受到游戏的美感与乐趣。
这里也涉及到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一种能够沉浸在事物之中,遵守规则而体会事物的规律与美好之处的能力。

严肃与游戏的无用

前文说游戏的成立核心在于严肃的遵守规则、接受限制而追逐目标、沉浸在游戏之中。但当游戏结束,我们其实都明白:它只是一场游戏。
如果当我们只是一心为了游戏中虚构的目标而努力,忽略了过程中,亦或在过程中没有感到丝毫乐趣的时候,那我们并不在游戏,而是在工作与劳作。
相反的,当很多人误把游戏的目标当做游戏的价值,为了得到某些游戏内的数值,达到某个段位,为了游戏的目标(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而废寝忘食,醒悟过来后发现这些目标对现实没有任何价值(当然了,这就是游戏的特点)。
这里所提倡的是一种辨证的游戏态度,超然物外而又沉浸其中。
而在此有一个奇妙的辩证,参与游戏中的人们大多似乎并不是因为游戏的目标十分重要,或者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去玩游戏,而仅仅因为游戏的过程中的体验。他们愿意进行严肃的参与,愿意去做这样的一件在寻常现实价值体系下毫无价值的事情。而这往往就是乐趣和意义发生的地方。
有些人对于大部分游戏不感兴趣,或者说,提不起兴趣,很大的原因就来自于这里,如果用功利主义或目标论的标准来看游戏,游戏就是完全无意义的。
游戏要达成的目标是没有意义且微不足道的,似乎对现实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简单来说:游戏本质上是“无用”的。
玩游戏的人知道自己在玩游戏。玩游戏的人知道它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它是“无意义”的,也有人定义为 非生产性的(Unproductive)。

缺乏严肃态度的玩家

这里首先需要一种游戏素养(Game literacy),也就是接受一套新的规则,一套新的符号系统并且灵活运用的能力。
其实想要学会玩游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母亲所看到的是游戏这项活动的非必要性/非生产性的一面——即“游戏只不过是游戏”;而此时,她的孩子正全心全意正扑在游戏中——他暂时忘记了“现实”,他正灵活运用这游戏世界中的符号,符号背后是他与九个真实的人在先前的三十分钟里的投入,所以他对此十分严肃——而这也正是游戏得以成立与展开的重要基础,也是这个孩子能够进行游戏,并享受游戏乐趣的基本条件与要求。
当你因游戏而忘了吃饭时间,你的母亲或许会感到不理解,而你也很难向她作出解释。这是因为,你们之间存在一个错位:
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英雄联盟》的玩家,它需要学习游戏中的上百个英雄,记住其对应的技能形象,出装,并且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把握到整体游戏战场节奏的变化,用书中的话来说:“学会用新视角来定位词语/图像/标识/物品等事物的意义,建立新联系。”
就像《游戏设计之快乐理论》或者是许多游戏设计者和思考者将游戏看作是对于某种模式(pattern)的学习一样,《游戏改变学习》一书中将游戏的过程其称之为批判式的学习。前提在于,首先我们要主动,且自愿地面对游戏提供给的一种新的学习以及思维方式,要自愿地去接受一套规则。
或许玩亦是自制、亦是自由,如同玩家可主动接受游戏的规则限制与他人共享乐趣,亦可跳脱出来进行批判性思考,将游戏看做一个系统、一个被设计的空间,进行再创造和超越,并评判游戏的好坏。
“世间最肤浅的莫过于以浅薄的姿态面对正经事,世间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对待琐事的事后显示出你之所为绝非琐事。” 
伊拉斯谟在他的传世名篇《愚人颂》的开头这样写道。
前文说提到是就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游戏态度,也就是这篇文章谈论的“严肃游戏”:
在生活和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今天,我们能够保有一种不“功利”的态度,在认识到游戏“目标无用”的前提下,花时间去严肃和真诚地做“无用之事”,这本身就是珍贵的。这需要一种对事物本身的好奇,对创造物与艺术品的尊重和投入,更需要不凡的创造力。
 
最后,希望严肃游戏的你,始终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与意义。
 
 
参见:
1.叶梓涛《游戏的态度:如果不“严肃”,你就无法感受它的魅力》 2.Lefebvre,“Kostas Axelos: Vers la pensée planétaire” 3.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的游戏要素研究》 4.Roger Caillois“Man,Play, and Gam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5.伯尔纳德·舒兹《蚱蜢:遊戲、生命與烏托邦》 6.伊恩·博格斯特《玩的就是规则》 7.吴冠军《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 9.史蒂夫斯温克《游戏感:游戏操控感和体验设计指南》 10.蓝江《数码身体、拟-生命与游戏生态学——游戏中的玩家-角色辩证法》,《探索与争鸣》 11.詹姆斯·保罗·吉《游戏改变学习:游戏素养、批判性思维与未来教育》
 

© Yuay 2022 - 2024 Next.js & Notion